
成都市玉林中学成功举办第六届“双主”论坛
日月其迈,岁律更新。本年度,我校第六届“双主”论坛的系列活动以“专题式、阶段式”的灵活方式开展:专家讲座、课堂研讨、课题研究、试题研究、德育研究……“双主”论坛的扎实开展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同频研习、展示风采、突破自我、收获成长的平台。1月3日,我们共同总结“双主”论坛系列活动,展示“双主”教育成果,聆听来自我校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研组长的主题分享。
一直以来,我校不断完善富有玉林特色的“主体德育”理念,勇于实践,在“双减”“双新”大背景下,获取德育新成效,收获德育新路径。三位班主任以“双新双减背景下的主体德育建设与实践”为主题进行研讨交流。
芳草校区王梅力老师立足“双新”背景,转变了德育方式,探索德育新途径,她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,通过“体验”“浸润”“建构”打造班级文化场,努力通过大事件、小契机为学生创造既重规则,又温馨的氛围。
如何对“双减”政策下家长的焦虑有效破局?玉林校区赵旖旎老师紧扣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,聚焦学生自主管理,形成了班级自管自育的良好范式,并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路径:(一)价值引领,即与学生探讨学习的意义与价值;(二)着力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,帮助其正确地认识自己。通过自管自育、活动育人、特色课程和家校共育等路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丰富的课余文化活动更能充分彰显学生个性,让学生施展才华。肖家河校区杨金霞老师通过“建设显性的班级环境,维持班级生活秩序,关注学生精神生活”三个层次,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班级氛围。通过文化浸润、活动启发、实践体验以及他人影响等外在力量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性,完善了我校“主体”德育教育模式。
紧接着孙栋副校长进行了以“减而有道,德育新机”为主题的总结点评。玉林中学主体德育强调“玉林德育文化场”的营造,赋予德育更加丰厚的人文内涵,在实践路径上聚焦“体验、浸润、建构”,从而激发学生个体生命的潜能。期待2023年,玉林德育人为“双减”“双新”下的主体德育,交上更满意的答卷!
在优秀教研组建设成果展示与交流中,紫荆校区语文教研组长张韵迪老师从课堂、作业两方面总结了教研组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:坚持以单元为整体,进行系统整合,以课标为基准,开展有趣有效的教学,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;把作业设计、布置、批改等常规工作作为减负、提质、增效的重要抓手,在促进学生素养提升的同时,老师们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
肖家河校区数学教研组长张艳霞老师主要在教学评价的关键环节——即作业设计方面总结了教研组取得的成果。她带领数学组全体教师,进行了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,归纳出单元作业设计过程中要遵守的整体性、逻辑性、连续性、具体性和层次性等五项基本原则。在新课程标准视角下,以我校“主动学习”课堂指引的数学教学,回归数学的学科本质,不搞花架子,实实在在地教好数学,实现用数学的方式育人。
芳草校区物理教研组长万军老师首先提出“三精文化”:传承和发扬玉林“精”神;教研组“精”诚团结协作;“精”进学术水平。高中物理教研组在“双减”和新高考背景下,加强学习和落地的策略研究,把“主动学习课堂理论”化为“物理课堂教学的行为”研究并持续探索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。他们以“三精”文化为依托,以制度机制为保障,以品质课堂建设为核心,以科研课题为精进抓手,推动教研组向更高品质发展。
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之下,“双主”论坛如何有序、有效、有品质开展?谢发超副校长认为本届“双主”论坛活动丰富、形式多样,老师们参与积极性高,成果非常显著;全体玉林教师要将“双主”论坛成果及时提炼、转化,不断促进自己专业发展。谢发超副校长也勉励老师们在“双减”“双新”背景之下,理解学科、理解学生、理解教学、理解技术、理解评价,不断推进“双主”教育向纵深发展。
教研有道,探索无涯,教与研携手,学与思并肩。知而好学、未有终矣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全体玉林人将不断学习、勇于实践,永远保持挑战自我的勇气,以匠心致初心,深入研究并践行“主动学习”和“主体德育”,不断思考、探索、总结、反思与提炼,为学生的多元发展与多元成才奠定坚实基础!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