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...
学校
  • 网站主页
  • 做好新时代教育的“琢玉”人——成都市玉林中学品质教师队伍建设

    作者:陈茵   发布时间: 2022-12-23 15:29:10   阅读:492次

     “人本•和谐”是成都市玉林中学的办学思想,“琢玉成器,育才成林”是玉林人的教育理想与追求。在学校看来,学生犹如形态各异、自然朴实的璞玉,每一块都有其天性。引伸为人才的培养,就是要充分尊重每个生命天性,接纳他们不同的禀赋,通过创设最适宜的教育环境,让每个人呈现自己最好的生命状态,从而“变璞玉为美玉”。

    创设最适宜的教育环境,着眼点是学生,着力点在教师。打造一支师德高尚、理念先进、情怀深厚、爱生如子、业务精湛、素质全面的教师队伍,是“琢玉成器,育才成林”的前提和保障。作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,玉林中学一直把教师队伍建设视作学校品质发展的应有之义,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,构建品质教师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,秉持一颗工匠心,做好新时代教育的“琢玉”人,以思想铸魂、以学识启智、以言传立教,帮助学生成人、成器、成大器,也让学校实现了从“普通”到“突出”、“突出”到“示范”、继而从“示范”到“品质”的飞跃。

    党建引领  固本培元铸师德

    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。

    师德养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。玉林中学深刻把握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,以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,筑牢品质教师的思想根基,用党建之力成就师德之美。

    学校坚持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,校党委进一步扛责任,担重任,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。校长积极履行法定职权,把校党委的战略部署、决议决策转化为师德师风建设的生动实践——开展《新时代中小学生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》学习,引导全校教师以德立身、以德立学、以德施教;成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协同办公室、德育处、教导处、教科室、总务处等职能部门,形成“党委统一领导、党政齐抓共管、部门各负其责、教师自我约束” 的师德建设工作格局;出台《师德师风督查管理制度》《师德“一票否决制”实施细则》等文件,依照党管人才的要求,完善师德师风考核、奖惩机制,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……

    “ 什么是品质教师?第一点必须师德高尚……  ”学校报告厅,党委书记、校长邓铭正在给全校党员教师上专题党课, 寄语所有玉林人争做“四有”好老师,把师德作为“灵魂”落实在立德树人中。党建引领,首先拧紧思想的“总阀门”。学校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,引导全校教职工增强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。党建引领,还要筑牢廉洁“防火墙”。学校认真开展“党建+党风廉政建设全域提升”活动,全校教师层层签订《廉政风险岗位防控(个人)登记表》,对标对表,严守思想道德关和廉洁自律关。同时建立党风廉政和师德师风五位一体监督体系,把每一个教师的考评情况存入师德档案,与评优评先、职务评聘、年度考核、晋级提薪、培训学习紧密挂钩,让所有教职工知敬畏、存戒惧、守底线。党建引领,重在提振教师精气神,学校党支部加强意识形态教育,积极开展“三会一课”、固定党日、组织生活会、抗疫保学、谈心谈话等活动,不断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,将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引向深入。聘请四川大学马列学院李建华副教授、省委党校禹竹蕊教授等开专题讲座;邀请教书育人楷模、全国师德标兵、最美教师等典型人物做事迹报告;组织观看红色主题话剧《杨闇公》……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全校教师从“被感动”到“见行动”。

    学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,用好用活“蓉城e家”、“学习强国”等平台,广泛开展党员群众结对帮扶、互学共进活动,筑牢信仰之基,补足精神之钙,稳住思想之舵。学校还持续开展“党员示范、岗位争先”活动,让党员教师担当课堂教学、班级管理、后勤服务的“先锋”。同时建立党委抓支部、支部管党员、党员带教师的“一抓一管一带”机制,形成党员个个争做业务骨干,业务骨干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良好“双培养”氛围。目前学校350名教职工中,党员教师已达167人。其中四川省特级教师6人,成都市特级校长2人,成都市特级教师2人,成都市学科带头人9人,高新区学科带头人25人,高新区“菁蓉人才计划”教育名家5人,高新区“三名一特”工作室9个、领衔人12人,“高新工匠”13人;全国劳动模范1人,全国优秀教师3人,四川省优秀教师3人,成都市劳动模范1人,成都市优秀教师70多人,其他荣誉称号获得者200多人。今年,学校党委再次被评为“成都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”,继续引领全校教师在“为党育人,为国育才”这个浩大的历史使命中担负起玉林人的责任。

    科学管理  画出最大同心圆

    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

    对教育工作者而言,坚守教育初心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“本”。在党建引领下,学校把“艰苦奋斗、勤恳奉献、科学严谨、共创一流”的精神浓缩成玉林人砥砺前行的灵魂性指针,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,先后出台《教师发展大纲》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发展方案》《青年教师发展方案》等规章制度。这些章程的制定经过多轮讨论,在构思、表述、争论、修改的过程中,把教师个人的教育理想与学校的改革愿景紧密融合,从而建立起事业认同和价值倾向,也聚集起品质教育的原动力。

    “坚持‘人本·和谐’的办学思想不动摇;坚持发扬‘玉林精神’,共创一流学校不懈怠;坚持学校管理追求细节,做好小事不折腾。”在此原则下,学校构建“一校三区两部六线”管理模式(一校即强调玉林中学是一个整体,三区即芳草校区、玉林校区、肖家河校区三个教学区,两部即高中部和初中部,六线即教学、德育、校务、总务、党务、工会六条工作线),采用“线上指导,块上落实”运行方式,实行校长助理选拔制、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、后备干部多岗培养制的干部梯队发展机制。给出空间,给足动能,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,让擅长的人干擅长的事, 让真正想干事、会干事的人说了算。用充分放权、去中心化的分布式领导体制,更好地赋能每一个团队、每一个人成长。

    在“一校三区两部六线”管理模式下,学校创新年级组“组阁”责任制,打破校区和学段界限,把所有教职工划分为三个年级组:一年级组(高一年级、七年级)、二年级组(高二年级、八年级)、三年级组(高三年级、九年级)。年级组在学校指导下,实施两项“组阁”:一是在年级管理领导小组下“组阁”年级管理工作小组,负责年级日常工作的开展;二是根据教师意愿,德育处、教研组和教科室推荐,“组阁”年级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队伍。同时年级组还要承担以下责任:一是负责教师各项活动的组织和常规管理;二是负责学生正常教育教学活动有序、优质开展;三是保证完成教育教学质量目标;四是负责考核考评年级教师;五是负责指导年级家委会工作。年级组“组阁”责任制强调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,以此实现“一群人团结起来做事做好事”的管理理念。

    依托年级组“组阁”责任制管理,学校开展“两级三类”考核。“两级”是指学校对年级组、年级组对教师个人分别实施考核。“三类”是指学月常规考核、学期质量考核和学年目标考核。“两级三类”考核坚持过程考核和终端控制的有机结合,坚持个人激励和团队目标的有机结合,通过强化合作精神,激发每个教师潜能,从而提升团队整体实力,感受工作带来的意义和乐趣。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感,不仅来自科学的团队管理,更来自充满“玉林味”的人文关怀——学校努力创设平等、和谐、宽松的工作环境,各年级组纷纷出妙招为教师们办好事、办实事:改善办公设备,减轻教学负担;成立“暖心小站”,缓解身心压力;举办文体活动,倡导劳逸结合;还有各种节日祝福、 退休教师欢送会、生日慰问等……教师陈文应把这种氛围比作“物理加速器”:“人在这个磁场里面就会自动加速,总会想方设法把工作干好。”

    学校注重团队的文化性、强调文化驱动作用,管理者带头在校刊《玉林青年》上撰写教育感悟或治校心得;校长邓铭亲自做讲座,与青年教师谈发展、与中年教师谈事业、与中老年教师谈“诗和远方”……用文化的力量促使教师自我修炼,达成内生性成长。科学的管理方式,增加了教师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忠诚度,画出教育最大同心圆,每个玉林人都尽己所能传播知识、传播思想、传播真理,成为塑造学生品格、品行、品位的“大先生”,不断书写自身品质与学校品质相互成就的教育佳话。

    “三三”机制  专业发展内驱力

    欲筑室者,先治其基。

    有品质的学校往往具有宁静、和谐、活力、专注、学术、创新的特质,是质量、内涵、文化、特色、信誉的集合体,与之匹配的教师团队也必须具备非常高的专业素养。“三三”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应运而生,该机制包括“三梯教师发展”工程、“三种教师培训”方式和“三级校本研训”模式。它以成长型思维促进每个教师深度发展,提高所有玉林人教育生活的品质和教育未来的亮度。

    学校认为,教师发展应坚持人生完整周期与阶段周期的“双周期”。按照“青年教师培养重基础,骨干教师培训重提高,名优教师培育重引领”的思路,学校构建起青年教师——骨干教师——名优教师“三梯教师发展”工程,帮助每一名教师明晰整体职业生涯规划,形成发展目标与进阶路径。学校在传统“青蓝工程”基础上成立“青年教师研修小组”,由特级教师负责指导,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。“看到前辈们对每一篇课文都细细解读、认真分析,这种毫无保留的分享让我很受启发。”教师赵旖旎加入“青年教师研修小组”后,学会了以科学思维研究教学,实现了从站稳课堂到探索课堂的蝶变。对于骨干教师,学校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,鼓励他们勇担教研组长、备课组长、班主任等工作,通过给机会、压担子、搭舞台的方式,让他们敢于创新、迎难而上。学校打造“名优教师工作室”,建立人才高地,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,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。目前,学校9个“名优教师工作室”成功挂牌高新区“三名一特”工作室。以但菊芬、谭强、冯小琼、魏太平等教师名字命名的“高新区名师工作室”,不仅仅是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“主引擎”,还成为支撑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。

    “来玉林中学我最大的变化就是:对教育有了更多、更深刻的思考。” 教师向璐刚刚结束四川省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,正忙着写心得体会。“三种教师培训”方式是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又一法宝:全员自主学习——通过多读书,丰富阅历、涵养情怀;通过在职进修,开阔视野,提升格局。学科实训活动——以开展教育部“国培计划”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实训基地及高新区学科实训基地为契机,强化以备课组、教研组为单位的学科实训活动。教师订单培训——每年组织教师赴北师大、华东师大、华中师大进行班主任、骨干教师培训。另一方面,开展“转转课”“公开课”“研究课”活动,坚持同伴互助,协同奋进;举办“琢玉讲坛”、开设“教研通道”,邀请省、市名师来校传经送宝;开展“教学能手”、“ 教坛新秀”、“校学科带头人”等比赛,锤炼教师的基本功;推荐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,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标高。“在‘真刀真枪’中我提高了本领,自身价值得到体现。”教师卢书倩在“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课例评比”中获得一等奖,她深有体会地说。

    以“备课组、教研组、学校”构成的“三级校本研训”模式则提升教师实践能力。加强备课组建设。每周开展以课程标准、教材研读为核心的集体备课,在共同学习、互相启发中不断重塑知识和能力结构,把专业发展落到实处。加强教研组建设。引导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,落实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,博采众长中把教学的根系越扎越牢。开展主题教研活动。鼓励教师把教学思维升华为研究思维,在“主题带动——课例引领——实践反思” 中往复循环,实现高起点与高质效之间的完美转化。针对“一校三区”的格局,学校以学区为单元,开展协同备课、经验分享、课例研究、专题研讨、教学反思等线上研修活动。采用“教师双向交流轮岗,成员校之间干部教师交流轮岗,学区教师培养基地、研训一体化交流轮岗”等方式,促进教师在“系统性”“整体性”的实践中全面发展。最终的成果不仅让教师成长,更能让学生受益。

    教育面对的是完整的人,不仅要给予学生知识,还要帮助其丰富情感,于体验、理解、探究中获得自我成长的意义。在我国大力推进新课程、新教材、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,教师的专业不仅仅是“上好课”,更在于他能否带领学生去思考、去创造。于是,学校帮助教师牢牢把握素质教育的特征,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,探索一条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“五育并举”的教育路径。“始终孜孜以求于育人思想、课程建设、教师成长与时代的良性互动。唯有如此,我们教师成长的脚步才会更坚实,‘教’与‘学’才更有意义,品质学校的建设才指日可待。”校长邓铭说。

    科研赋能  行稳致远更有为

    教而不研则浅,研而不教则空。

    今年7月,玉林中学承担的课题《过程驱动:指向学科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》获得四川省第二十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。该课题不仅形成了关于“主动学习课堂”详细的研究报告、成果集及教学推广资料,更成功实现了“以课堂改革实现教育战略升级转型”的发展目标。科学、严谨、务实的研究历程,详实、丰富、突出的研究成果,以及该项课题在区域内发挥的辐射和带动作用,都得到了相关专家的充分肯定。

    让教学科研成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个着力点。学校以“主动学习”课堂为主阵地,以课题研究为抓手,开展特色校本研修,力求让每个玉林人都有机会成为研究型、创新型的教师。遵循“问题即课题、行动即研究、总结即成果”原则,设立课题“申报制”和“淘汰制”,鼓励教师打通教育与科研的壁垒,积极参与“双主”(主动学习课堂、主体德育活动)教育研究,感悟学科教学的本质与方法,探索有效课堂的途径与措施,以课题研究打开自身专业进阶之门。学校认为,当教师真正学会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与教学工作,获得的是源源不断的专业领悟,教师思考问题就更有深度和“质感”。

    副校长谢发超就是借助课题成长的典型。他从校级课题做起,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,围绕核心素养,确定教学目标,一步步进行科研创新。从教23年,他主研省市区级课题10余项。“透过对课题案例的收集、解读和拓展,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,体验到研究的乐趣与价值。”他深有感触地说。对于另一名教师吕茜而言,生物社团课让课题得到充分释放。“双减”后,学校鼓励教师自主研发课后服务社团课程,让吕茜有了施展拳脚的平台。不断被科研赋能的她正在新的事业舞台上绽放别样光彩。

    目前,学校在研课题总计19个,其中省级课题6个,市级课题4个,区级课题9个。出版发行《主动学习》专著,对学校“主动学习”课堂理论框架、实践策略与经验,教学设计模式,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进行总体梳理。这些教育科研成果许多转化成为教育教学执行能力,大大促进了学校的品质发展。2021年4月,学校成立了学术委员会,聘请本校曹兵、舒世均、陈文应、卢坚等10位教育“大咖”为首批学术委员会专家,对学校科研课题“把脉问诊”、建言献策。他们“善学善研、反哺实践”的教科研实力与功底,使全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脚步更坚实、底蕴更深厚。

    后记:

    琢玉性惟坚,孜孜以玉林。

    经过不断的积淀和磨砺,成都市玉林中学锻造出一支拥有完整的知识体系、系统的知识结构、鲜活的知识储备,以及生动的教育实践、丰富的教育经验、朴素的教育主张的品质教师队伍。这支队伍,探索出指向核心素养的“主动学习”课堂;开发出体现五育并举的“三类七型”多元课程;创新了促进学生自管自育的“主体德育”模式……这些,构成最适宜的教育环境,成为学生成人成才、学校品质发展的强有力支撑!

    参加高新区“领航杯”命题大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

    师生对话

    走进玉林,放飞梦想

    循循善诱

    承办高新区第四届提质增效课堂教学现场会

    新入职教师座谈会后合影